电子从灯丝发出后,会在真空中通过静电场和磁场区域(这些场由各种静电和磁的透镜/偏转器件产生), 电子束在场中受洛伦兹力的控制会进行聚焦或偏转,最终轰击到样品上。
高 vs 低?
- 电子束在场中能量越高(电子速度越快),它的色差(Chromatic aberration)和衍射像差(Diffraction aberration)就会越小。从这一方面,我们需要尽可能提高电子束能量,以便于获取更小的电子束斑,来提升分辨率...
- 另一方面,高速主电子与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,坏的事情也更多:
- 很多样品——比如生物组织切片、聚合物材料等,很不耐轰击。
- 深度产生的信号无法穿透到表面,在非导电材料中积累负电荷
- 电子束在固体目标中的相互作用体积过大,影响分辨率
- 弹性前向散射占主导地位,而高速BSE沿直线运动,多数打在腔室壁上
- 表面结构成像不清晰
- ...
如何两全?
可以试想,如果能在电子束到达样品之前进行减速(decelerate)。那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:
- 在镜筒中维持高速,以便于获取更小的电子束斑
- 达到样品前进行减速,以确保不损伤样品
思路没问题,如何做...
具体如何?
要实现上面效果,市面上有两种做法:
- Retarding:/ rɪˈtɑːrdɪŋ /,延迟、阻滞,...
- Boosting:/ ˈbuːstɪŋ /,推进,升压,...
很有意思,取名上完全相反。分别看看
Boosting 结构
特征:
- 物镜中有一个加速管(boost tube),电子通过加速管加速,在加速管出口处和物镜极靴形成减速电场。
- 样品在地电位上,一般无需特殊处理。
- 落点能量(Landing Energy)直接对应 加速电压(Acccelerating Valtage)。
Retarding 结构
特征:
- 无加速管,样品直接加负电压(Retarding Valtage),使电子在撞击样品之前进行减速
- 样品浸没在静电场中,对样品导电性要求较高。如果还浸没在磁场中,还需要无磁性。
- 落点能量(Landing Energy)对应于
加速电压 - Retarding电压
。 - 样品带电,注意接送样安全性(先使其接地)
该模式对样品要求很高,换来的其他好处也不少:比如,由于物镜区域都在地电位上,引入静电偏转器,镜筒内探测器 等都很方便。
历史
在1927年,Busch 发表了一篇关于磁透镜的论文,展示了如何利用磁场来聚焦电子束,类似于光学中光束通过玻璃透镜聚焦的方式。他推导出了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方程,并证明了电子束也能形成类似于光学系统中的像。这个发现成为了电子光学的开端。
Hans Busch(布许) 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,他的研究奠定了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基础。
1931年,Ernst Ruska 和 Max Knoll 构建了第一台实验性的电子显微镜,最终在1933年,Ruska 制造了首台能够超过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。这一时期已经有磁浸没概念。
Ernst Ruska(鲁斯卡) 和 Max Knoll 两位也都是德国物理学家。Ernst Ruska 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Retarding的概念比浸没要晚的多,1942年提出这一概念,但直到1993年Irena Müllerová 和 Luděk Frank才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并公开发表。
Irena Müllerová 和 Luděk Frank 两位是捷克的科学家。
参考
-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a Retarded Primary Beam
-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
- https://www.jeol.com/applications/pdf/sm/844_en.pdf
- https://www.jeol.com/words/semterm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