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+1=10

记记笔记,放松一下...

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

具有一定能量的入射电子(incident electron),以一定方向轰击到物质表面时,会向内部渗透一定的距离,

electron matter interaction

这个过程中,入射电子可能与物质中的如下内容发生相互作用:

  • 原子核
  • 原子的轨道电子

在原子库仑场的作用下,入射电子会发生散射,不仅改变运动方向,而且发生能量和动量和变化。这个撞击作用又可以分为:

  • 弹性的(elastic):入射电子的能量没有损失
  • 非弹性的(inelastic):入射电子的动能会发生变化

排列组合一下,那么...

4种可能情况

与原子核弹性碰撞

入射电子被散射(scattering),只改变方向,能量无损失。

elastic scattering

平均散射角度只有几度大小,但是个别电子散射角度能达到180°。

碰撞几率用 cross section表示。原子序数越高,散射几率越大;入射电子能量越低,几率越大。

而入射电子需要走多长距离才能发生碰撞,用平均自由程(mean free path)来度量。

与原子轨道电子弹性碰撞

这种情况,或许不应该单列。入射电子的弹性碰撞是和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共同作用的?? 入射电子散射

与原子轨道电子非弹性碰撞

入射电子的能量传递给轨道电子

  • 【激发(Excitation )】:如果传递的能量足够,轨道电子会跃迁到更高的壳层,称为激发。
  • 【电离(ionisation)】:如果传递的能量足够,轨道电子可能逃离原子,使得原子电离(ionised)。

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,会自发地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状态(较低壳层的的空穴很快被其他轨道电子填充),这一过程可以是辐射跃迁, 也可以是非辐射跃迁:

  • 【特征X-射线】:辐射跃迁会释放出来光子;如果壳层的结合能足够大,这个光子就是 X 射线。
  • 【俄歇电子】:外层电子跃迁到内层空穴的同时,将多余能量传递给两一个外层电子,使其游离,成为俄歇电子。

俄歇电子发射是1925年法国科学家 俄歇(Auger) 观察到的,1953年 兰特(lahder)从次级电子能量分布曲线中首次 辨认出俄歇电子谱线。1967年哈里斯采用电子能量分布微分法,把俄歇电子峰同均匀本次分开。此后俄歇电子才成为有效的表面分析方法。

另外,入射电子可能使得固体中价电子集体产生震荡(等离子激发,对应特征能量损失峰);也可能使得晶格振动加剧,声子增多(声子激发,热能)。

electron escape depth

与原子核非弹性碰撞

入射电子减速并改变方向。电子损失的能量以光子形式(X射线)释放出来。 轫致辐射(bremsstrahlung)。轫致辐射是德语单词,在德语中是制动辐射/刹车辐射的意思。

由于各个电子减速情况不同,辐射的X射线也具有不同的波长,从而形成连续的X光谱。

二次电子能量分布

如果把入射电子成为原电子或一次电子,那么从物质表面逸出的电子,可称为二次电子或次级电子。这些逸出的电子可能包括:

  • 真正的二次电子
  • 弹性散射的原电子
  • 非弹性散射的原电子
  • 俄歇电子

对特定材料,将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的对应逸出的电子数量,绘制成曲线,则长下面这样:

secondary-electrons

它大致分三个区域:

  • 快峰:电子能量高,速度快。当入射能量改变时,它同步移动。对应弹性散射的原电子。
  • 慢峰:集中在0~50eV范围呢。电子能量低,速度慢。
  • 两峰之间区域:对应非弹性的BSE,其中靠近快峰的一部分电子,被称为特征能损电子。另外还有俄歇电子峰也会叠加其上。

其他效应

入射电子在固体表面也会产生其他一些效应

  • 诱导脱附:低能电子(1kV)轰击物质表面时,表面吸附的气体分子发生脱附的现象。
  • 表面组分分解:入射电子透入的范围内,引起化合物分解。
  • 充电和场致转移:入射电子轰击绝缘体时,由于次级电子发射系数不为1,造成表面产生电荷积累。
  • 热效应:入射电子所损失的能量绝大部分都变成热能。物质温度上升速率与入射电子功率密度成正比,与物质导热系数成反比。

电子衍射

电子除了粒子性外,还拥有波动性。电子通过晶体时,会发生衍射现象。

参考

Science SEM